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地质矿业多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时间:2018/1/14 21:06:59

       由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等单位主要参与完成的“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等单位主要参与完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以及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等单位主要参与完成的“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通过理论、技术创新和关键装备研制,发现并成功开发了我国首个也是目前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使我国成为北美之外第一个实现规模化开发页岩气的国家,走出了中国页岩气自主创新发展之路。该项目核心创新内容包括:创新形成了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规律新认识,建立了页岩气战略选区评价体系,发现了涪陵海相大型页岩气田,并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8亿立方米;创新形成了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预测关键技术,实现了页岩气层的精细预测,在预测的高产富集带内,94.4%的井获日产超10万方高产页岩气流,技术指标明显优于国际先进水平;创新形成了页岩气开发设计与优化关键技术,全面支撑我国第一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建设,开发井成功率100%;创新形成了页岩气水平井高效钻井、压裂关键技术,以及水土资源保护和废弃物处理技术,实现了涪陵气田高效、绿色开发;创新研制了页岩气开发关键装备和工具,实现规模生产应用,大幅降低了成本,并批量出口中东和北美地区。涪陵页岩气田已建成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目前已建成产能74.64亿立方米,累计产气123.26亿立方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为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深海是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新疆域。掌握深海关键技术是我国进入深海、开发深海、确保深海安全的必由之路。研制蛟龙号,打造深海利器,对我国抢占深海技术制高点、掌握深海话语权,意义重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主要创新点包括:创建了超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安全性设计与集成技术体系,研制的蛟龙号潜深7000米,作业能力覆盖99.8%的全球海洋面积;攻克了深海复杂环境下精准操控、精确定位与精细作业的关键技术,其悬停作业功能为国际同类潜水器首创;突破了复杂水声信道条件下大深度、远距离、高速率水声通信技术,可传输图像、数据、文字和语音等信息;创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试验、检测与应用体系,确保了150余次连续安全高效的下潜作业。与国际同类潜器相比,蛟龙号的潜深、航控、通信与作业能力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领域从跟跑向领跑的重大跨越。应用五年来,450余人次科技专家搭乘蛟龙号亲临南海、太平洋、印度洋海底,执行矿区勘探、生态调查和深渊科考等五大国家计划,成果丰硕,影响深远。项目成果开创了深海资源高效勘探的新模式,开辟了我国深渊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深海技术、装备产业和应用体系的跨越发展,为维护我国在国际深海大洋的权益及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蛟龙号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全面提升了我国公众的海洋意识,实现了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梦想,成为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重器”。
  南海油气高温高压钻完井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历经近20年攻关和实践,在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首创了多源多机制异常压力精确预测方法,研发了极窄压力窗口连续循环微压差定量控制钻井技术,实现了南海高温高压钻井成功率100%;首次研发了“五防”、“自修复”高温高压水泥浆体系,构建了多级井筒完整性安全保障技术,实现了南海所有高温高压井环空“零”带压的世界纪录,解决了环空带压的世界级难题;首创了智能应急关断、备用应急放喷等八大因素98个控制点的本质安全型测试系统,实现了海上平台狭小空间下的高温高压高产气井安全测试作业;研发了环保型水基双效钻完井液和系列提速工具,创建了优质高效作业技术体系,实现了南海高温高压井工期由175天降至52天,费用降低70%。该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外1820口井上推广应用,发现了7个大中型海上高温高压气田,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海上高温高压气田群。该项目形成了完整的海上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体系,引领和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独立开发海上高温高压油气能力的国家,为全面开发南海油气、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国土资源部推荐,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和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由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矿山超大功率提升机全系列变频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项目;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项目;由中国矿业大学、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然而,建成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我国大部分非油气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多数进入中、晚期,一大批矿山企业面临资源危机、产能闲置、产量锐减、工人失业的严峻形势。“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创建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系统构建了我国25种主要矿床类型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研发了4项深部找矿关键技术,创建了适合矿区复杂条件下深部找矿的技术体系,突破了2000米找矿技术瓶颈,取得显著找矿成果,探获大中型矿床125个,实现了深部找矿历史性重大突破。该项目探明的资源储量,保障了矿山正常生产,延长了矿山开采年限,对缓解我国资源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矿产品持续稳定供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陈凌、张宏福、汤艳杰、英基丰主要参与完成的“华北克拉通破坏”项目,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张培震、郑德文、郑文俊、张会平、王伟涛主要参与完成的“青藏高原及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形成过程”项目,由南京大学周新民、徐夕生、王汝成、舒良树、于津海主要参与完成的“华夏地块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杨峰、彭苏萍、许献磊、郑晶、崔凡等主要参与完成的“矿井灾害源超深探测地质雷达装备及技术”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周福建、李根生、刘雄飞等主要参与完成的“深层油气藏靶向暂堵高导流多缝改造增产技术与应用”项目,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李阳等主要参与完成的“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另悉,目前,国土资源部拟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的13个项目正在公示。其中,“中国38亿年岩石发现及最古老大陆形成演化”等12个为涉矿项目。(秘书处)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