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情况

时间:2020/9/17 15:42:31

     自然资源部于今年1月发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业务体系和组织实施分工等进行了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形成了新形势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在自然资源部9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部网信办负责人等就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情况、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保障等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适应转变,认识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存在调查部门比较分散、概念不统一、内容相互交叉、指标之间相互矛盾等问题,成果难以满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自然资源部承担自然资源的统一调查职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部党组深刻理解中央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将其作为部履行“两统一”职责的重要支撑。
    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不是对现有各类调查监测工作简单的接过来、延续下去,更不是一般的物理拼接,而是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按照科学、简明、可操作的要求,进行改革创新和系统重构。“比如说水资源的调查监测,过去主要侧重于满足开发利用的需要,更多关注地表、地下、液态水的动态变化,现在要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对水资源生态价值的认识,从传统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水拓展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固态的、液态的、气态的各种形态的水,将冰川、冻土、土壤水等纳入水资源调查范畴。”部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
    据介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科学构建涵盖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地下资源层,管理层的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通过空间位置关系形成完整支撑生产、生活、生态的自然资源立体时空模型。系统布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明确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分析评价和成果应用五项工作内容。其中,自然资源调查分为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两者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共同描述自然资源总体情况,立体反映自然资源综合特征;自然资源监测掌握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实现数据的持续更新。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集成管理各项调查监测成果;开展自然资源分析评价,综合分析和客观评价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与保护开发利用情况;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动调查监测成果共享应用。同时着眼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重构性要求,明确从法规制度、标准、技术以及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推进业务体系建设。

    融合创新,夯实技术支撑
    技术体系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高效的技术手段是调查监测工作顺畅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调查成果真实准确的重要保障。陈军院士介绍,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知识图谱、空间信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交叉融合,为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条件。
    首先,在数据获取方面:一是航天卫星遥感可实现大范围、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的定期覆盖,目前由自然资源部牵头在轨运行的国产公益性遥感卫星达到18颗,形成了大规模、高频次、业务化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和数据保障体系,能够支持周期性的调查监测;二是各种无人机航空遥感平台可以支撑局域的精细调查与动态监测;三是基于“互联网”和手持终端的巡查工具,能够实现地面场景的快速取证、样点监测。综合利用这些先进观测与量测技术,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可以大幅度提升调查工作效率,逐步解决足不出户的实时变化发现与监测问题。
其次,在信息提取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北斗定位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应用,使基于影像的地表覆盖及变化信息高精度自动化提取成为可能;基于多源数据的定量遥感反演技术,为提取森林蓄积量等相关自然资源参数提供了先进手段。
    再次,在存储管理与分析应用方面:地理空间分析、区块链、知识图谱等技术的交叉融合,不仅可以解决资源-资产-资本信息的时空建模和一体化管理等难题,克服调查监测过程中的信息汇聚与协同处理等困难,还可以用于支撑自然资源生命共同体的分析评价,揭示自然资源“格局-过程-服务”的地域分异、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实现从调查监测成果数据到知识服务的跨越。
    目前,上述各项技术正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中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今后我们仍急需通过各项先进技术的融合与创新,解决制约调查监测工作的‘卡脖子’技术问题,设计面向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的调查监测技术体系。”陈军院士表示。为此,陈军院士团队将开展下列创新研究:
    第一,要组织开展跨学科的科技攻关,突破核心要素信息的自动化提取与验证、重要自然资源参数的遥感反演、自然资源时空信息一体化建模、自然资源知识服务模型等关键技术,形成实用技术方法、技术解决方案及工具软件或系统。
    第二,按照构建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任务及要求,从技术架构、数据构成、信息提取、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技术指标、服务运行等方面,开展技术体系设计研究,确定统一时空信息模型、分层调查监测技术、成果集成与分析方法等,满足当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的急需。
    第三,通过专题性或综合性应用试点试验,完善技术流程和方法,形成功能齐全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为实现自然资源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的动态感知、精准认知、科学管控提供高效技术支撑。

    共享应用,做好信息化保障
    信息化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自然资源部网信办负责人介绍,将围绕保障调查监测成果的共享应用,从四个方面加强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建设自然资源“一张网”,实现包括涉密内网、业务网、互联网和应急通信网在内的网络联通,为调查监测成果共享应用提供分类的网络通路。
    二是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保障自然资源部门内部、其他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对调查监测成果的处理和使用。
    三是建设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对自然资源“一张图”的分布式综合管理、应用支撑和共享服务机制。
    四是利用包括调查监测成果在内的“一张图”,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政务服务、监管决策三大应用体系,更大发挥调查监测成果的作用和应用效益。
    据介绍,当前,自然资源部正在全力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构建工作:
    一是夯实技术支撑基础,聚焦短板问题,全力推进调查监测技术融合与创新;二是加快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类等标准研究,统一国土空间用途分类,印发《自然资源调查标准名词术语推荐定义》等;三是全力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组织实施林、草、水、湿地和海域海岛等专项资源调查,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向自然资源监测转换,研究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四是推进调查监测成果管理、更新和共享服务,推动调查监测数据的部门间共享应用,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和领域。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继续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实质性组织实施,并从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统筹队伍建设和推动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给予保障,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数据基础。

    ( 姜焕琴 吴启华   中国矿业报 )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