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看到山西的煤炭企业已经连续多次发生债务违约以及债券取消发行事件。有媒体报道:目前,山西省属七大国有煤炭集团负债总额超过万亿, 体量相当于山西省 2015 年的GDP,总体资产负债率达 80%,山西煤炭的债务大部分在银行, 占比至少60%。 巨债压顶之下,山西乃至中央政府不得不出面表示,“僵尸企业” 应该有序退出。
说实话, 我此刻颇有幸灾乐祸之心。 终于看到山西的国有煤炭企业混不下去了,这不是他们自找的吗?但是想想他们混不下去了, 还要全国人民纳税去养,又更加愤愤不平起来。
山西煤炭业目前的困境囧途,并不是天生的, 也不能一下子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扯上关系。 这和东北的困境还有点儿不一样。
虽然山西的煤资源丰富是一个旧闻,但是直到本世纪初,因为煤炭价格长期处于低迷阶段, 国有经济在煤炭业的力量并不如现在那么强大。 得益于上世纪改革开放的整体经济政策思路, 在山西的煤炭业也有一股国退民进的潮流。 江浙一带的私人资本大量流入山西, 一时间温州煤老板是山西各地政府的座上客,风光一时。说统计数据是乏味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前两年的一个电视连续剧 《温州一家人》,里面有好几集讲诉温州人在西北找石油的艰难历程, 其实就是影射了那个时代, 温州人不光是找石油,更多的是投入到了煤炭行业。所以,如果当时的山西省政府,能够虚心向浙江省学习, 学习一下如何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 如何和民营企业相处,那么经过十五六年的发展,我相信有晋商传统的山西, 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百业凋敝民不聊生, 只有贪腐的官员频频落马, 看不到有为的企业家步步高升,去引领经济增长!
可惜,当时的山西省政府官员们,看到浙江煤老板投资煤炭获利丰厚之后,眼红脸热,心急手辣,在 2008 年以后,借着环境保护和减少矿难的理由,大肆吞并民营企业。所以,山西七大省属煤炭集团, 是到了这个时候才真正成为领头羊和寡头垄断力量的。可惜,他们掠夺完成之时, 就是煤炭价格顶峰之日。 从此以后,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那么当初的国进民退策略真的如其宣传的那样, 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矿难吗?
本届中央政府上台伊始就大力打击地方政府的贪腐行为, 从 2014 年起,山西官场地震。被捕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政军两界共有 11 人。 而这些落马官员, 几乎全部和山西煤炭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是大肆侵吞占有煤炭资源, 就是利用煤炭行业的管制政策牟利。
这个案例再一次佐证了政治经济学上有名的“资源诅咒”,不是资源妨碍了经济增长, 而是资源引发的政治力量干预, 扰乱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窒息了正常的经济增长。 所以,我听说现在的山西省政府试图干预银行业: 让银行业通过宽松信贷及发行债券,帮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并打算利用“债转股”,等待机会卷土重来,我就不由得倒吸好几口凉气。 如果按照这样的治理思路, 那么也许短期内能够避免一些社会的不稳定现象。 但是长期讲, 将会把山西带向现在东北的困境,人口不断流失,经济难以振兴。
无论是山西还是东北, 困境都不是经济的周期性低迷造成的, 而是违背了上个世纪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政策造成的。 想要走出这样的制度性囧途, 就要有重返改革开放的勇气和魄力。(秘书处、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