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发挥地勘单位主力军作用 推动地质找矿实现快速突破

时间:2011/9/27 12:59:59

619日,第五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在杭州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致辞,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冀文林出席。
  座谈会以凝聚共识,开创地质找矿新局面为主题,旨在巩固和扩大大讨论成果,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并把它应用到地质找矿的实践中去,转化为推动地质找矿工作的制度措施和实际行动,以切实增强地质找矿工作对我国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
  徐绍史就地勘单位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地质找矿工作如何实现快速突破等讲了五点看法。
  第一,要用宽阔、深远的视野来审视地质找矿工作。徐绍史说,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规模大、速度高、变化多的时期。从国内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存在资源、环境的瓶颈;从市场角度来看,技术、准则、规范等软约束力也与日俱增。所以我们面对的经济环境异常复杂,经济风险随处可见。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宽阔、深远的视野。
  一是要有全球视野。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从资源方面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的资源配置格局已经大体定型,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有的是缓慢增长,有的是基本上持平,有的是缓慢下降,而新兴经济体的资源消耗急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矿业巨头和跨国公司的兼并和垄断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从当今世界来看,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通过全球配置资源来实现本国的经济发展,全球配置资源不仅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也是地缘政治的需要。
  二是要有市场的视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采取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各级政府凭借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控市场,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从地质勘查领域来看,改革开放前,国家是地质勘查的唯一投资者,地质队是地质勘查的唯一的实施者。但现在,国家只负责公益性投资,商业性地质工作由多种资金跟进,多元主体竞争,而且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市场化程度也已非常高。因此,我们强调用市场的视野来审视地质找矿,就是指用市场化的手段来配置资源。
  三是要有深远的视野。徐绍史认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前30年,我们的地质勘查工作为我国构建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展望未来,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矿产资源需求将依然是强劲、刚性的。矿产资源需求很可能会在2025年至2035年达到高峰,之后才会出现拐点。因此,往前看60年,往后看40年,得出的结论是,资源支撑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质工作依然是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每一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可能会有侧重,但遵循的原则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必须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二,要用敢于担当的勇气,肩负起地质找矿的历史重任。徐绍史说,现在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全球气候变暖;一个是资源、环境瓶颈。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中期,这两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这两个问题,都跟地质找矿工作密切关联。
  一是资源支撑、保障有困难,有压力。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不优,开发利用粗放,浪费很大,回采率、综合利用率水平比较低,而且资源供需失衡,对外依存度超过50%的矿种已不在少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地质找矿滞后,主要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增长快于产量增长,而产量增长快于储量增长。矿产资源供求缺口不断加大,经济安全风险越来越大,而走出去又面临巨大的非经济因素风险、技术风险等。
   二是地质找矿有潜力,有动力。我们开展了60年地质工作,但总体来看勘查程度可用三个字来形容,即浅、低、少。浅,就是勘查深度还很浅,东部地区包括部分中部地区,勘查深度只有300~500米;低,就是中、西部地区的勘探程度低;少,就是探明储量的矿产少,探明的储量大概只有资源潜力的1/3。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地质找矿的潜力还很大,同时也产生了动力。
  三是地质找矿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两个更加资源保障要立足于国内,实现新的跨越的目标意义深远;地质工作的投入增加,环境趋好;地质找矿工作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点上。持续十年的地质大调查今年结束之后,我们将用地质找矿保障工程与之衔接;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央正在谋划十二五规划,将对地质找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又把我们广大地质工作者推到了先行者的风口浪尖上。 
  第三,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地质找矿的发展。不同时期,地质工作者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的大趋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徐绍史认为,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地质找矿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要坚定不移地遵循规律,搞好部署。地质找矿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具体地说,在地质找矿过程中,中央、地方、企业如何联动,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如何衔接,勘查开采如何结合,地质找矿、矿业权配置和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如何配合,等等。在思路上,我们提出了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在实践上,我们总结出了安徽的泥河模式和河南的嵩县模式。从地质工作的部署上,要从点上突破,将工作重点部署在重要的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带、重要的海岸带,要求产学研结合,多目标、多手段、多工种、多技术综合部署,力争整装勘查,快速突破。
   
二要坚持并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徐绍史说,通过一年多找矿的、开矿的、管矿的即系统行业内外的广泛的大讨论,形成了阶段性成果。就地质找矿新机制,有了一个具体的描述,那就是: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定位就是基础性的地质调查,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极少量事关地质找矿的重大地质矿产问题的攻关示范。中央基金和地方基金的定位有两大功能,承担和分解找矿风险,以及进行国家资源储备。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也有两个相应的定位:地勘单位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矿山企业发挥管理和资本的优势,把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进行整装勘查,快速突破。
  三要强化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徐绍史说,在改革中,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索。比如,我们现在没有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暂时用中央和地方的地勘基金来充当这个角色。我们希望创业板能够包容勘查资本风险;还有地方地质工作体系的建立,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中央、地方、企业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基金的衔接;矿业权配置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配合,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细化,让它真正落地。
  徐绍史说,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矿业权市场建设的问题。我们强调,矿业权市场要遵循透明公平的交易规则,要兼顾市场各方的权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调动各方面找矿的积极性。现在有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矿产资源在资本化、资产化的过程中,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引发了错综复杂的问题;二是勘查市场秩序规范和市场主体的诚信问题。经过多年的整顿,这种情况有一些好转,但由于管理跟不上去,市场主体的诚信问题仍然不少,如地质报告作假的问题。搞好矿业权市场建设,可以更好地规范勘查秩序和市场主体的诚信问题,打造这样一个平台,这样才能够把地质找矿这块蛋糕做大分好。
  第四,用人才和科技的力量支撑地质找矿工作。徐绍史说,地质找矿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工作,探索性非常强,这样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创新就显得很重要。
  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中,地学方面院士在减少,地质高等院校也都纷纷更名。中国地质学会有个统计,我国目前从业地质的有140万人,但其中地质技术人员只有32万,所占比例是23%,人才匮乏成了重大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和高校合作,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要鼓励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职称的人才到一线去工作。地质找矿不上一线人才成长不起来。在项目的安排上,就是要搞大投入、大项目、大成果,通过大项目来培养骨干人才。各单位都要选择培养一批有能力、有献身精神、不怕到野外工作的好手,还要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人才来充实人才队伍。
  二要重视综合研究,重视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研究。只要在理论上、思路上有突破,地质找矿工作就会有新突破。比如,陆相成油理论的创立,使我们找到了大型油气田;运用矽卡林型和剪切带金矿成矿理论,我们找到的金矿储量就大幅度增加;运用推覆体下找矿理论,我们在缺煤的福建找到了2亿多吨煤。所以地质队要重视加强综合研究,通过综合研究来推动地质找矿理论的创新,来开辟找矿新的空间。包括对现有的地质资料进行二次开发,这是最经济也最容易出成果的一条捷径,
  三要注重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进入新世纪后,从航空到航天,从地面到深部,从一维到多维,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建立了立体探测技术体系,实现了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评价的转变,可以达到快速有效地圈定找矿靶区,对矿体做出准确的定位。高精度、高分辨率、大探测深度、抗干扰、多元素、多参数的勘查技术及其装备的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找矿工作的效率,而且加大了直接探测的深度,加快了矿床发现的速率。
  第五,要用良好的制度环境服务地质找矿工作。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政府、部和厅扮演的角色就是为地勘单位服务。
  一是要转变管理理念,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资源管理要从单纯的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等综合管理;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管理;从单纯地满足需求到供给、需求双向调节的差额化管理。土地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要从资源的投入拉动经济走向靠资源利用效率拉动经济,用这种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来促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来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来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抓手,部和省厅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是部和省厅要担负起地质找矿责任人的角色。部和省厅必须要转变管理方式,不能与企业争利。眼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化中总结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规范和提炼,便于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遵循。比如,坚持地质找矿新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和激励地勘单位找矿的积极性;加大地质找矿的力度和速度。
  徐绍史强调,部和省厅两级要更好地支持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具体来说,要加大力度帮助地勘单位解决四个问题:一要消化历史遗留问题。2006年《决定》明确提出要解决地勘单位的12项历史遗留问题,目前解决得比较好的只有4项,只解决了1/3,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到位;二要给地勘单位配置矿权;三要鼓励地勘单位走勘采一体化道路;四要帮助地勘单位进行土地变性。
  三是地勘单位要自觉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地勘队伍属地化之后,地勘单位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地勘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地质找矿不断获得进展,单位实力在也在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地勘单位面对市场经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地勘单位一定要克服自我封闭和自我循环的状态,更加自觉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永不满足,持续前进。要进一步冲破对既有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的依赖,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徐绍史指出,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只是权宜之计,但最终地勘单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地勘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事业的帽子就会制约地勘经济的发展壮大。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基本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部和省厅要积极支持地勘单位的发展,地勘单位的改革既要依靠外力的推动,更要依靠内力的驱动,因此地勘单位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导向,主动走向市场,自强自立,通过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和经营制度来增强活力和动力,创新发展模式,切实增强在市场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
  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会议特邀的10名老地质工作者,来自地矿、有色、冶金、煤田、建材、核工业、化工、盐业等地勘行业的领导及各基层地质队(院)的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作者:ylitw 来源:榆林地矿协会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