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85毕业后,我回故乡陕北当起了"矿工"。
我出生在陕北榆林一个普通家庭,在我们那儿能考上985、211大学的人并不多,我算是其中一个,亲戚朋友也一直把我当成年轻人的榜样,认定我将来要走向大城市。而当听说我毕业后放弃上海30万年薪跑去煤矿企业打工时,他们都震惊了。
的确,以我985的学历是可以在大城市拼一把,可我深知,即便父母倾尽所有,短期内我恐怕也难以在七八万一平米的大都市购房落脚。
犹豫很久,最终我没和身边的同学一样涌入互联网大厂,而是通过校招的机会回到家乡,入职了一家规模颇大的煤矿企业。
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有不少长辈就是做矿工的,大家都深知这一行有多辛苦,父母一开始以为我也需要下井挖矿,多少有些担忧。直到了解我是做办公室工作后,才放下心来。
就这样,我到煤矿企业报到了。本以为从此过上朝九晚五的日常,但办公室的椅子还没坐热,没过几天企业就要求所有新员工分批入井,从最底层的工作开始熟悉。到头来还真成了矿工,想想矿工长辈提起的那些的心酸,这和996有什么区别?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
但当我真的穿上厚厚的矿服,到下矿井和矿工们一起作业后,才发现我所经历的"挖矿"跟矿工长辈们说的"挖矿",有着天壤之别。
就从入井的第一步检查讲起,这里并不是传统煤矿入井前依靠工人自觉和人工来费时费力地检查,而是利用人眼识别、无人值守等技术,仅在15秒内迅速高效地完成工人的安检,既快速又井然有序,丝毫不觉得嘈杂混乱。
入井以后,我又惊讶地发现,井底下真正在劳作的工人并不多,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借助实用便捷的设备智能化开采。这里的地面和井下都覆盖了4G网络,井上有一些高科技设备来对井下的工作进行调度和协助,如此一来,原前几百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十来人人就够了,而且工作效率与过去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几百米的矿井之下竟然还有"滴滴打车"服务。当一天的"挖矿"结束后,我们都在集体等"猴车"时,同事用手机一顿操作,不到五分钟接送的车辆就来了。我们都惊呆了,这么深的地下居然隐藏着"网约车"服务,真是大开眼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和矿井工人相比,真的算没见过世面了!
体验了几天的井下作业后,我们终于回到地面继续进行接下去的学习。让我再一次没想到的是,整个煤矿园区的智能化程度远远超乎想象。这里已经完全实现了智慧化管理服务与生产调度,在"一屏览矿区"的便捷管理模式下,智慧调度中心、智慧检测系统,连人脸支付、无人超市等智能化应用已全面渗透到了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可以说,园区内的科技含量完全不输北上广的科技园区!
从同事口中得知,原来我们陕煤榆北公司小保当煤矿每一年光再科研方面的投入就达到两个亿,尤其是去年在华为云的协助下,企业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对园区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彻底告别了过去落后、低调的生产方式。
利用华为云提供的全新的智慧管理模式,我们企业一跃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智慧煤矿企业,频频受到官媒的报道关注,生产效能也大大提升了,每个矿井日产可达到8.32万吨。
如今,我在家乡的煤矿企业已经工作了一些时日,每当在朋友圈刷到在互联网大厂打拼的同学抱怨加班过多时,内心还是感到一丝庆幸的。
留在家乡工作,没有让人过度紧张的节奏,也没有做不完的项目,还能享受云计算、5G等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式工作,何乐而不为?
(商悟社 2021.1.20.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